林海绿潮 数智领航——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的创新之路-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4 12/23 10:08:13
来源:广西日报

林海绿潮 数智领航——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的创新之路

字体:

原标题:林海绿潮 数智领航

  ——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的创新之路

2024年被认定广西名木—灰木莲

灵芝

竹笋

油茶果 (均由高峰林场供图)

  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提质升级,提出“五区一库一基地”空间布局规划:

  五区即数智林业示范区、人工林经营示范区、林下经济示范区、森林景观提升示范区、濒危植物保护示范区;

  一库即种质资源库;

  一基地即生态文化实训基地。

  广西“八山一水一分田”,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生态优势区、森林资源富集区和林业产业集中区,是林木业高质量发展的绝佳之地。

  2002年,在自治区林业局的指导下,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自治区林业局种子站联合创建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示范园占地总面积1657.2公顷,是一个集科学研究、生产示范推广、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示范园已经形成独特的优越林相,涵盖用材林、经济林等多个领域,拥有植物种类836种;累计开展数十项科研项目,建立100多种森林经营模式,建成广西最大的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收集库。同时,示范园内还开发了高峰森林公园,成为生态旅游新景区。

  然而,追求卓越的脚步从未停歇。为进一步开展林业技术攻关,推动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12月27日,由自治区林业局作为组建部门,携手广西林科院与13家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并联合涉林高校、企业组建全国林业领域唯一的省级实验室。

  在此基础上,2024年8月30日《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提质升级规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通过自治区林业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同年11月11日,广西林业实验室试验基地在示范园内的揭牌,为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的未来描绘了更加清晰的蓝图。

  在过去20多年里,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实施了哪些科技创新举措?又收获了哪些显著成效?带着疑问,记者深入示范园进行探访。

  如何保护?不断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高峰林场早早意识到良种造林的重要性,在建示范园伊始,就确立了“科技立场、科技兴场”的定位。

  在示范园里,生长着我国现存时间最长的“中越友谊林”之一——灰木莲林。

  这片灰木莲林是高峰林场的“镇场之宝”,一株株灰木莲挺拔通直,身形高大。

  广西“两山”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文军介绍:“这片灰木莲林于1964年引种栽种。其中有4株今年被认定广西名木。”

  对当时的高峰人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灰木莲。为种好灰木莲,高峰人一边查找相关资料,一边寻找适合种植的地方,最终将林场在高峰隘的林地作为了灰木莲种植地。

  经过近50年的培育,这片灰木莲树林已是根深叶茂,成为广西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库(南宁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保护与管理,高峰林场对灰木莲进行挂牌,并指定“身份证”,落实“一树一档,一树一码”精细化管理。

  对于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高峰林场始终高度重视,在示范园里创建了广西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南宁库高峰分库)。该种质资源库分为用材林种质资源库、经济林种质资源库、竹种质资源库、广西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库(南宁库)四个收集区,主要对我国热带亚热带林木树种以及广西古树名木种质资源进行保存、研究、成果展示、开发利用等。

  此外,示范园还整合人工林现代林业经营、长期试验林等资源,为广西林业实验室提供长期科研场所。在这里,科研团队不仅致力于种质资源的收集,还深入开展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沃土工程、林业碳汇等多领域的研究。

  如何发展?科技兴林,多元经营点绿成金

  满目青翠,生生不息。经过20多年建设,示范园拥有植物种类836种,其中野生植物454种、引种栽培382种。

  不仅要培育森林资源,还要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拓宽“两山”转化的路径。示范园围绕自治区林业局所确定的桉树、杉木、松树、珍贵阔叶、乡土树种以及林下种植等多元化森林经营模式开展建设和研究。

  在示范园内50亩的桉树纯林中,但见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金花茶,在桉树的庇护下茁壮成长,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耀眼夺目。

  桉树林下种植金花茶,是示范园发展林下经济的探索实践。“金花茶的花蕾在生长期喜阴,桉树的树叶正好起到遮阴作用。”示范园提质升级项目技术负责人陈广财介绍。

  这片桉树纯林,分别是2005年3月和2006年3月种植的。2019年3月,按每亩83株的种植量,在林下套种金花茶。

  目前,桉树每亩保留55株,平均树高29.1米,平均胸径0.232米,每亩出材29立方米,加上择伐的中、小径材,累计每亩出材30立方米,林木总价值约3万元/亩。同时,种植金花茶2年至3年即可采摘鲜花,每亩产鲜花15公斤,每年可增加收入约900元/亩。“桉树+金花茶”多层复合经营模式,每亩收入已超3万元。

  在另一片400亩的杉木示范林下,每隔80米带状套种有20米宽的红锥林,远远望去,仿佛一道巨大的“斑马线”。“红锥有大量凋落物,能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帮助杉木改善生长环境。红锥幼苗喜荫,高大的杉木正是最好的‘遮阳伞’。”陈广财说。

  杉木林下套种珍贵树种,用空间换时间,是笔划算的“买卖”。杉木大径材如通直树干差不多10层楼高,可做特殊用材。目前,示范园在杉林下已套种了2000亩格木、火力楠等珍贵树种。

  此外,示范园还对八角林进行“综合抚育+高接换冠”模式改造,通过合理疏伐、生物防控、科学施用高效配方肥,低效八角林逐渐恢复林势。在此基础上进行换冠嫁接,八角林进一步提高产量,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林”。

  如何融合?森林旅游,彰显主题特色

  为了让林业产品附加值更高,高峰林场充分盘活旅游资源,完善吃、住、玩等各方面需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森林+”模式,通过生态旅游释放“林下经济”新动能。

  示范园森林覆盖率超90%,是生态屏障也是城市的“绿肺”。自治区林业局顺势而为,高峰林场担当主角,利用最具生态价值的精华资源,打造集运动健身休闲、科普研学、森林康养于一体的高峰林场。自开园以来,公园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从南宁市区出发,沿邕武路北行,大约半小时车程到达高峰森林公园。“高峰森林公园是我家周末出游的常去点。”南宁市民李秋说。

  为何这么青睐森林旅游呢?

  “大森林里空气好!”面对记者的提问,李秋不假思索地说。

  近年来,高峰森林公园依托城市“绿肺”,不断推出旅游新业态,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目前,公园主要建成西线和东线两大主要景观线路。西线有森林小火车、森林嘉年华、蘑菇工坊、百鸟林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景点;东线囊括星空露营、山地越野森林卡丁车、丛林探险、树上网绳、树木攀岩及山涧喊泉等游玩体验特色项目。

  高峰森林公园不仅是一座具有林业科研功能的公园,还是全国林草科普基地,园内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30多个科研项目。

  为更好发挥公园科普功能,园区建设以林下产品灵芝为核心内容的灵芝谷,打造林下研学文化旅游线路。每年有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成为展示广西林业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之一。

  同时,高峰林场还围绕示范园打造了生态文化实训基地,设有5个室内科普场馆、4个户外主题科普场所、8个户外体验场所,被评为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该基地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的引领作用,建设高峰森林生态文化展示馆、林下产品展示馆、国有高峰林场艰苦创业教育馆(广西首个林业艰苦创业馆)、红色党性教育馆。此外,开发森林防火研学类型,让游客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还能深入了解科技赋能生态保护。

  如何提升?列出任务清单和发力方向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示范园科研领域拓宽及数智林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与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示范园的碳汇研究。经自治区林业局推荐、国家林草局批准,高峰林场成为广西唯一一家首批森林碳汇试点单位,勇担重任,引领“碳”路前行。

  在示范园内,广西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选取一片33亩“灰木莲+红锥”“红锥+格木”的同龄混交林,设置4个碳汇固定监测样地,按树种分别选出优势木、平均木、最小木,安装胸径生长监测仪,同时布设温度、气象、土壤因子采集传感器,实时监测林木生长情况和环境等因素的响应机制。每年10月,还要对林地内的所有乔木逐一进行测量记录。

  广西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蔡会德说:“碳汇作为新领域,目前,我们主要依托森林经营试点,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并建碳通量监测塔,为测算不同区域、不同模式的碳汇经营方式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提及高峰林场森林碳汇试点建设工作,自治区林业局二级巡视员、教授级高工蒋桂雄认为,高峰林场需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扩面提质,探索更多的固碳增汇经营模式和关键技术,推动森林经营提质增效,做好森林增汇文章。同时,积极参与林业碳汇交易试点,探索“碳汇+旅游”等融合模式,培育碳汇产业新业态,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科技兴林理念的实践,不仅为示范园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也让示范园的科研项目克服重重阻碍实现落地。如今,示范园对外合作院校7所,吸引了100多个科研项目落户,大力推动实施林业沃土工程、人工林碳汇动态监测和“空天地”一体化森林资源监测等林业现代化应用技术。

  根据《规划》,未来6年,广西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将在原有基础上,全领域全链条进行提质升级,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探索林业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实现形态,示范引领现代化林业建设。

  如何实现既定目标?《规划》制定了任务清单,并明确了各区域的差异化发展重点——

  构建数智技术系统,为森林生长监测、病虫害防治及覆盖率管理等提供精准依据;利用智能化设备提升林业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实现精准管理与高效运营;完善生态综合监测网络,形成全面的生态监测体系;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记者 曹丽媛 通讯员 李书瑜 潘晓群)

【纠错】 【责任编辑:蒋颖】